面對突如期來的疾病,病人身心都受到極大壓力和痛苦,要振作起來,除了家人無條件的愛和支持,旁人的關懷、照顧也不可少。

香港紅十字會自1973年起成立的「院友關懷服務」正好可以給予病人及其家人心靈上的支持;在醫院管理局轄下的22間公立醫院內,為住院院友提供定期探訪、院內伴送、文娛康樂活動、輔助行動器材租借、圖書借閱及雜誌贈閱等服務,且也透過舉辦不同類型如多元化小組、節日慶祝、病房探訪、復康運動等活動,讓院友在療養期間排除寂寞,及能感受到別人的關懷和鼓勵。

立即捐款 成為每月捐款者

親愛的紅十字會支持者:

有賴您的捐助,我們各項的人道工作才得以延續和發展,讓社會上的弱勢社群感受到關愛和溫暖。承接過往兩期分享過關於我們教育工作及備災服務的個案,我希望在今次信件中與您分享我們在社區的關懷工作,另一項市民大眾可能較少接觸到的香港紅十字會服務。

雖然,我們轄下並沒有醫院或長者中心,但本着「保護生命、關懷傷困、維護尊嚴」的使命,我們一直都十分關注長期住院病人、長者以及其家人所面對的困難和需要。因此,我們一直與公立醫院及地區長者中心緊密合作,定期探訪復康期間的院友及家人,了解他們所需,為他們打氣;另外我們希望透過提供身心支援服務,可以協助院友在康復後盡快融入社群,展開新生活。同時,顧及到地區長者的衛生及健康意識,我們舉辦不同健康工作坊,協助他們掌握急救、家居安全等知識,使長者們能保障自己及家人的健康之餘,也能達致「老有所為」,積極人生。

在近半個世紀的社區關懷工作中,我們的職員、義工都遇到不少的感人故事,我特意挑選了幾個鼓舞人心的真實個案與您分享,當中包括因中風而導致失去身體部份活動機能的退休警務人員標叔、正值青春年華但因意外而截肢的惠萍,以及我們其中一位於醫院服務超過20年的職員-美心的親身經歷。我衷心希望您能抽空細閱以下的故事,感受我們致力推行院友關懷工作的決心,和認識我們的社區健康教育工作,如何協助長者提升健康和安全意識,教他們隨時作好準備,即使遇上意外也可以救人自救。

一句問候,更勝靈丹妙藥
「中風初期,標叔意志非常薄弱,常說不願做人,要上天家!後來全靠義工不斷來探訪,經常跟他傾計說話,他心情好了一點,才不再胡思亂想。」 -標嬸
標叔經常參與由「院友關懷服務」義工舉辦的活動,性格也變得越來越開朗。

憶起3年前丈夫剛入院的艱難歲月,太太標嬸仍猶有餘悸。當年,72歲的林俊標(標叔)才剛從警隊工作退下來,積極開展退休人生。年少時他體魄強健,精通詠春國術,退休後則情迷書法、國畫,「有時他日畫夜畫,一坐就是7、8小時,缺乏運動加上血糖又高,突然一天,便倒下來了。」標嬸回憶說,丈夫中風初期,情況很差,雙腳癱瘓無法走路,更只能喝奶不能進食,也因為長期卧床,身上更長滿褥瘡,照顧自然難上加難。「那時我天天到醫院探望他,陪伴、餵食、清潔,跟家傭像輪班一樣,我負責早班,她下午來繼續照顧。」

幸好,艱難日子慢慢熬過去,住進大埔醫院護養病房3年,標叔身體康復進度不錯,現在左手能活動,也能改吃稀飯等流質食物;而且因為能經常接觸香港紅十字會的義工,透過交談及參與活動,心情也變得開朗。「他頭腦好清醒,而家可以慢慢說單句,整天還嚷著要畫畫。」最近,標叔情況好轉,更被院方安排學習輪椅操作,「現在每周上課一次,每次標叔都非常期待。」標嬸說時,標叔也在鬼馬和應,「要考牌!要考牌!」「看到他現在開心,我就開心了。」標嬸續說。

一句問候,更勝靈丹妙藥
「參加活動不止令惠萍開心,義工跟我談談話、說說近況,其實也可以舒緩壓力。」 -惠萍姨媽

住進醫院護養病房的楊惠萍,每周最期待就是由義工講時事的「奇趣班」,「可以聽新聞,知道外面發生什麼事。」坐在病床上的惠萍雀躍說。她說話雖有點慢,但頭腦清晰,難以想像小小年紀(今年才28歲)曾有過這樣的經歷。幾年前她腳部受傷受細菌感染,因未能及時得到正確醫治,右腿不但需要截肢,期後更不幸昏迷3個月;之後奇蹟醒過來,但身體卻異常虛弱,四肢癱瘓,且更不能說話,照顧她的重任全落在她年老的姨媽身上。經各方悉心照料,現在病情才算穩定下來,不但能夠說話,左手也漸漸恢復活動能力,最近院方更安排為她接上義肢,進行進一步復康療程。

「見她病情有進展,我都感到好安慰。」坐在一旁的姨媽說。「惠萍出事前剛要升上大學,是個求知慾很強的階段,患病一下子甚麼都喊停,可想而知,她心情有多複雜,對她身心影響有多大。所以,現在她精神好一點,便常常嚷著要讀書。」姨媽說,慶幸醫院及香港紅十字會都有為病人提供探訪及其他支援服務,才令惠萍及她都得到精神上的鼓勵和支持。自惠萍出事後,姨媽一直陪伴在側,四處奔走尋求治療方法,每天更要到醫院落手照顧,「她很嘴刁,只吃我煮的菜,所以每天早上我都堅持在家做飯,中午拿過來餵她。」有空時,就跟惠萍一起參加「奇趣班」或其他小組活動,與義工們聊聊天,亦可以舒緩壓力。

惠萍的康復進度良好,最感到安慰的莫過於日夜不辭勞苦照顧惠萍起居的姨媽,說起惠萍不久後將可在輔助器材協助下再次行走更是笑逐顏開。
你快樂,所以我快樂
「家人需要長期照顧病人,所承受的壓力一點不少,有時只是一句問候、閒話家常,其實對他們來說,已是很大支持。而且病人在參與活動時,有我們照顧著,家人也可以暫時放鬆緊張神經,休息一下。」 -香港紅十字會職員美心

香港紅十字會職員美心參與「院友關懷服務」已達20個年頭,近年主力在大埔醫院服務,與其他義工一起,探訪院友及舉辦活動。「現在一個星期都有兩至三天在醫院工作,每次都會探訪男女護養病房達70位院友,有些經常見面,像老朋友一樣。」她不諱言,病人長期住院,難免覺得孤獨、無助,所以對義工來探訪都很期待,也正好為他們帶來希望。不過,也因為身體正受病魔煎熬,病人情緒也難免不穩,尤其那些不能說話或口齒不清的病人,跟人溝通可能遇上更大問題,容易忟憎或發脾氣,「要將心比己了解他們的感受,用愛心和耐性去建立彼此的互信。」美心說,義工在醫院提供服務前,都必需接受香港紅十字會提供的義工訓練課程,當中學到的溝通技巧、正向心理訓練等,都大大提高他們與病人溝通、甚至舉辦活動的能力。美心坦言,多年來透過探訪活動,助人自助,讓她更了解住院病人所需,明白幸福也非必然,「見到他們精精神神、活得開心,便是我堅持參與這項服務最大的動力。」

美心參與「院友關懷服務」逾20年,直言病人情緒好轉變得樂觀開心,便是她堅持的最大動力。
服務,從「需要」出發
「像沙田威爾斯親王醫院多處理急症病人,醫院相對繁忙,我們會著重提供輔助行動器材租借及院內伴送等服務,在人流較多的藥房或抽血中心,為病人或長者提供路線指引。又像大埔醫院,因以療養病人為主,我們便會較著重提供院友關懷活動,為他們帶來心靈上的支援。」 -香港紅十字會社區關懷服務部主管梁達昌

除了活動和探訪,「院友關懷服務」還包括院友圖書服務、院友伴送服務及輔助行動器材租借服務,通通都是針對不同醫院的病人所需而作出調配。香港紅十字會社區關懷服務部主管梁達昌說,「院友關懷服務」成立45載,一直跟各大醫院合作無間,互補不足,期望對病人身心靈的復康路上幫上一把,也發揮連繫社會的重要角色。「像1975年起已開設的輔助行動器材租借服務,需求一直頗大,至今已在5間公立醫院,包括瑪麗醫院、屯門醫院、瑪嘉烈醫院、威爾斯親王醫院及東區尤德夫人那打素醫院設立中心提供服務,以廉價出租輪椅、步行架、拐杖等康復器材,能減輕病人經濟負擔之餘,也可以加快病人離院時間,騰出更多床位予有需要的病人,以達至『雙贏』局面。」

針對香港人口老化問題日益嚴重,梁達昌不諱言除了希望能加強「院友關懷服務」固有的服務項目,日後更希望能在「家居安老」政策上提供支援,「住院長者在返家療養的過程中,會遇上不少適應問題,例如需要在家中加設輔助行動的器材方便走動,或是在浴室加裝扶手或防滑墊等家居設計,這些對於長者的康復,絕對非常重要。」他期望「院友關懷服務」能擴展至家居護理上的器材支援,同樣為出院長者提供廉價器材租借服務,而且能不斷發掘適用於「家居安老」的創新科技,以及定期為出院長者的家居安全進行評估,為生活所需作出調整,令他們能健康地安享晚年。

梁達昌期望能加強「院友關懷服務」固有的服務項目之餘,日後更能將服務擴展至家居護理上的器材支援,讓長者能健康地安享晚年。
活到老,學到老
長者在「成人心肺復蘇法及自動體外心臟去纖維性顫抖法」中學習心肺復蘇法,亦能更加對心臟病的認識。
長者能利用自動體外心臟去顫器和假人實習,理論與實習兼備。

正如梁達昌提到,本港人口老化問題迫在眉睫。香港紅十字會多年來也非常關注長者身心健康。「五星健康五星家」社區健康教育計劃自2003年起在大埔、屯門、葵青、黃大仙區投入服務,透過跟地區長者中心合作,開辦不同主題如急救、備災、預防傳染病及家居安全等工作坊,藉以提升他們的個人衛生及家居安全意識,培養出健康良好的生活模式,甚至讓他們運用學到的急救知識幫助別人。正如上期信函介紹過的「長者急救班」,香港紅十字會去年更特別開辦免費「成人心肺復蘇法及自動體外心臟去纖維性顫抖法」長者培訓工作坊 ,讓擁有基礎急救知識的長者學習更多進階的急救方法。

透過4小時(分兩節)的理論、示範、實習及模擬個案分享,長者不但能對心臟病有更深入的了解,最重要更能親身學習心肺復蘇法,及自動體外心臟去顫器的操作程序,讓他們能在緊急情況下即時對傷病者作出適當處理,救急扶危。

難得的是,自動體外心臟去顫器 的操作並不複雜,長者只要按指示運用,便能掌握相關技巧,名副其實,活到老,學到老。

您可以下載捐款表格(單次捐款/每月捐款)或透過網上捐款(單次捐款/每月捐款)捐出港幣500元,甚或每月港幣200元,您的捐助將能讓標叔、惠萍以及更多長期住院院友在漫長的復康路上得到支援和關懷,並且能夠資助有需要的長者參與社區健康教育計劃,以及讓我們開展更多人道服務,令有需要的一群感受到一絲暖意之餘,更讓他們活出更美好的人生。

最後,我謹此衷心向您致謝。若您想查詢捐款事宜,或有其他問題和提議,歡迎電郵至 電郵至secretarygeneral@redcross.org.hk 或致電 2802 0016 與我們聯絡。

香港紅十字會秘書長 蘇婉嫻 蘇婉嫻 謹啟 2018年3月
立即捐款 成為每月捐款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