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災你我都要識

意外就是意料之外,唯有時刻作好準備

面對突如其來的意外或災難,生命變得渺小又脆弱,我們唯一能做的,是盡力為有可能發生的危難做好準備。

香港紅十字會一直秉承「保護生命、關懷傷困、維護尊嚴」的人道理念,多年來積極推動各層面的備災培訓,包括為不同年齡層的紅十字會會員及公眾人士提供各種急救護理及心肺復蘇法等相關訓練課程,讓他們在突發意外發生時,能救人自救,拯救更多寶貴生命。

親愛的紅十字會支持者:

2018年不經不覺已過了一半有多,在過去的日子,我曾跟您分享多個勵志故事以介紹香港紅十字會如何透過不同的人道服務以積極推動「備災」工作,希望市民大眾以至弱勢社群都關注「防患於未然」的重要性。

雖說香港向來甚少受地震、海嘯、暴風雨等天災威脅,但在社區時有發生嚴重火災、車禍及其他重大意外,且更往往突如其來,教人措手不及。「災難」根本沒我們想像中遙遠,即使是日常生活的跌倒扭傷、切傷流血等意外,也是我們無法預計,所以若果能掌握基本的備「災」知識,便能有效預防意外發生,或在意外發生時救人自救。

今次,我想跟您分享本會青年團成員Jess如何運用急救知識而成功救人的經歷,藉著這個活生生的例子,再一次證明「備災」知識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及必要性。

另外,我們亦一直積極參與境外災難救援的項目,不時按需要而派出醫護義工前往災區協助拯救工作。我們提倡「先備災,後救災」,相信只有他們於出發前好好掌握境外災區情況的技巧及應變方法,才可以為災區受影響人士作出更快更適切的支援。為此,本會為醫護義工提供「醫療緊急應變組」訓練課程,好讓他們在開展救援工作前作出更好準備,從而拯救更多無助受苦的生命。

我深切期盼您能透過以下香港紅十字會青年團成員Jess的救人故事,以及我們其中一位醫護義工鄺詠茵醫生的分享,從而了解更多香港紅十字會如何透過各種培訓服務,讓不同年齡層的市民掌握備災知識,並在緊急情況時協助拯救生命,令生命得到更大保障。

命懸一線 救,還是不救?

「還記得那天,我如常坐巴士到總部參加訓練,到站如常下車,一切看來風平浪靜,竟遇上這畢生難忘的經歷。」對於9月剛升上中三的香港紅十字會青年團會員周苡晴Jess而言,當天發生的一切依然歷歷在目。

事發時,她站在巴士下層近門口處,跟身旁幾位乘客準備下車,突然,一位80多歲老婆婆暈倒地上,乘客都趨前圍觀查探,欲幫上一把卻又顯得有心無力。

「事出突然,我也沒想太多,本能告訴我要立即為她急救。」才13歲的Jess,年紀雖小,眼神相當堅定。

「我當時想,當前最重要便是先要穩定現場環境。我立即通知車長有人暈倒,然後吩咐其他乘客報警,及下車到附近商場尋找AED機(即自動體外心臟去纖維性顫動器)以備不時之需。」同一時間,她已即時蹲下展開急救,檢查婆婆的身體情況,「當時婆婆對外界已全無反應,面色、唇色蒼白如紙,兩度檢查更顯示已沒有呼吸、脈搏,施行心肺復蘇法絕對刻不容緩。」Jess冷靜憶述。

「平時用公仔做心肺復蘇法就試得多,這次要運用在真人身上,真的想也沒想過。老實說,初時的確有點怕,但為了救人,也不能想太多。」
加入香港紅十字會制服團隊已5年多的Jess,過去曾在少年團及青年團接受過不同的急救課程,讓她在面對突發意外時能保持鎮定。
急救,刻不容緩
Jess中二時已完成香港紅十字會制服團隊的「青年基本心肺復蘇法」訓練,並考獲「青年基本心肺復蘇法布章」。

理性告知Jess要即時進行急救,但要在真人身上施行心肺復蘇法,還是首次。「之前上堂都只是用公仔來練習,從未在真人身上做過,老實說,初時的確有點『怯』。」

加上婆婆同行的兒子與其他乘客的不信任,都大大加重了Jess的心理負擔。「他們直覺我年紀小,不可能有能力救人,紛紛勸我別多事,又不斷說出難聽的說話,要我知難而退。」

要知道,對一位呼吸、脈搏皆停頓的傷者來說,急救人員能在4分鐘內及時搶救最為關鍵,否則傷者腦部缺氧,有可能對腦部及重要器官造成永久損傷,嚴重甚至會喪失性命。

顧慮到婆婆當下的緊急情況,命懸一線,即場施行心肺復蘇法已是唯一可行辦法,「我冷靜跟她兒子說,一是我來做急救,一是他來做,或是任由婆婆就此失救?他見狀沒話再說,並同意讓我替婆婆立即急救。」

於是,她根據課堂上導師的指導,小心翼翼在婆婆胸前找出心肺復蘇法正確的按壓位置,並且找來他兒子當助手,她負責按壓,兒子則協助灌氣,經過3組循環按壓及灌氣程序,搶救了差不多分半鐘,婆婆終於恢復意識。

「我感覺到她手指在動,臉色也稍有起色,細聽下也回復微弱呼吸,真令人鼓舞。」可幸的是,救護車也瞬間趕至,馬上把婆婆送到急症室救治。

Jess坦言,直至婆婆被送上救護車的一刻,才真正鬆一口氣,她感恩能把急救知識學以致用救助他人,也為婆婆兒子的一句說話,為日後的急救服務打下強心針,「臨行時他不斷多謝我,說當初完全沒想過一個小女生竟可以救回一條性命,而事實證明,我的確做到了。」

救人,也助己

這次經歷讓Jess真正感受到學習急救的重要性;她媽媽本身也是個急救員,經常向女兒灌輸急救知識,Jess在耳濡目染下,從小對急救也產生濃厚興趣。

小學時她自發參加香港紅十字會少年團,報讀急救初階,學習基本急救及傷口包紮技巧;升上中學加入青年團後,更第一時間報讀「青年基本心肺復蘇法」課程。本以興趣學習居多,沒想到,點滴累積下來的急救知識和技巧,正好為她做好準備,應付突如其來的意外。

「別說這次意外,其實在日常生活中也隨時用得著,像之前在學校操場打排球,我不慎跌倒弄傷手臂,劇痛無比,當時因為不確定是骨折還是扭傷了,便叫同學拿來一條大毛巾給我墊著患處固定位置,然後趕忙到醫療室治理。如果不懂急救的話,沒有即時保護患處,胡亂郁動,傷勢肯定變得更嚴重。」

Jess直言,急救知識能令她助己助人,也讓她建立自信,克服自身弱點,「面對挑戰,有可能會遇到困難、挫折,但只要能明辨是非真偽,堅定意志並作出正確的決定,成功總會在望。」

為使制服團隊成員能夠實踐為有需要人士提供援助的人道精神,香港紅十字會一直為制服團隊提供不同程度的急救訓練,並鼓勵團員研習急救知識。
面對天災 即時救援

急救訓練固然可以協助我們應付日常生活中突如其來的災難、意外,但面對如地震、風災等自然災害,傷患者眾,往往需要專業醫護人員提供協助。

香港雖是片福地,自然災難不多,但縱觀鄰近地區如印尼、菲律賓、尼泊爾,以至較遠的海地、巴基斯坦、肯尼亞、津巴布韋,長久以來均飽受地震、風災、洪水等天災威脅。而為了能拯救更多生命,救助受影響的災民,紅十字會與紅新月會國際聯合會所組成的「緊急應變組」都會動員已受訓練的專業隊伍前赴災區,配合當地救災人員的需要,提供醫療、救濟物品、網絡通訊等緊急支援。

而香港紅十字會自2006年起也加入這項救援服務,招募醫護人員及其他專業人士成為義工,2009年更首次在香港舉辦「醫療緊急應變組」訓練課程,繼日本後成為第二個舉辦這項國際性災難應變培訓的亞洲地區。在為期5天的訓練課程中,醫護義工會學習到各項醫療緊急應變組的運作知識與技能,如搭建臨時醫療站的技巧,且透過實際演練和模擬演習,掌握在災區或戰地救援時應對問題及確保人身安全的技巧。此課程至今已在港舉辦3屆,成功訓練逾60位本地及海外義工成為醫療緊急應變組人員,於天災發生時,候命前赴災區加入救援工作。

「我們一行4人到達尼泊爾時,災區已先後經歷兩次七級以上的大地震及過百次餘震,基本上整個城市已變得頹垣敗瓦,別說醫療設施全被破壞,連空氣裡都盡是混濁灰塵。老實說,落後地區我不是沒有到訪過,但面對如此惡劣的情況還是首次。」
情況比想像惡劣百倍
除了由來自世界各地救災經驗豐富的講者傳授災區救援的知識與技能,「醫療緊急應變組」學員在課程中亦會參與設立流動醫療保健中心、模擬接收病人等一連串實際演練。
「只要有人需要幫助,而自己又有能力去幫,都不會考慮太多,盡快行動給予幫忙。」

像2015年在尼泊爾造成逾8,800人死亡、數百萬人受災的7.8級強烈地震,香港紅十字會共派出17名醫護義工前赴災場,支援紅十字會的「醫療緊急應變組」,為當地災民提供醫療服務。除了協助災區醫院及診所運作,亦組織流動醫療隊到偏遠村落救助災民。現於本港急症室任職的鄺詠茵醫生當年亦有參與其中。

鄺醫生自中學時代已活躍於義工服務,多年來積極參與人道救援工作,除了身體力行修讀醫科行醫救人,更曾多次跟隨不同的國際人道救援組織前往非洲喀麥隆、埃塞俄比亞、贊比亞等落後國家探訪、診症,2015年更辭去急症室工作,遠赴英國進修熱帶病學課程,同時又接受香港紅十字會的「醫療緊急應變組」訓練課程,為海外人道救援工作做好準備。

不過,就算經驗如鄺醫生般豐富,面對無情的天災,一樣感到困難重重。她被派往參與日本紅十字會的醫療隊伍,在尼泊爾的偏遠村落建立的臨時醫療中心提供醫療服務,「由於災區位置偏遠,醫療設備欠奉,傷者及長期病患者人數比預期要多,我跟另一位醫生每天由早到晚平均要看上200多位病人,加上天氣酷熱達攝氏45度,食水又受污染引致腸胃炎,體能上絕對是個考驗。」

有時,她更要帶領一行10人的流動醫療隊深入山區救助災民,荒山野嶺崎嶇山路或凹凸不平的馬路邊都成了臨時醫療站,鄺醫生直言在「醫療緊急應變組」訓練課程中學到關於展開救援工作前的準備工作,這些技能是她在香港的醫院環境裡不會接觸到,但對她在災區進行拯救工作時尤為重要,「如我們學習搭建臨時醫療站時,設計既要做到有效分流病人,也要確保安全,才不會妨礙救援進度。幸好,之前也曾試過相關模擬訓練,學以致用,救援工作才得以順利開展。」

生命無常 珍惜生命

鄺醫生在尼泊爾參與救援近一個月,曾經歷多次餘震,「每次有餘震發生,即使程度輕微,總會傳來村民的尖叫聲,可想而知這次地震天災,不僅摧毀了他們的家園,造成沉痛傷亡,也為他們的心靈留下永難磨滅的烙印。」

她直言,當災民的傷勢或身體狀況有所改善,第二輪的救援工作便可較著重在災民的心理及精神支援上,讓他們可以逐步走出陰霾,重拾信心重建家園。現時,鄺醫生已重返急症室工作,之前的境外人道救援經驗讓她深深體會到生命無常,所以,更要好好珍惜生命,做好準備隨時救助有需要的人。

您,又準備好未?

我期昐你響應我們的呼籲,你可以下載捐款表格或透過網上捐款,捐出港幣500元、港幣800元,甚或更多的港幣1,000元,您的慷慨捐助不但使更多人獲得備災培訓,讓他們在危難發生時為受影響人士提供即時、適切的援助,也讓我們更多的人道工作得以延續。在此我謹代表所有受惠人士向您致以由衷的感謝!

在未來的日子,我將繼續定期向您介紹紅十字會的其他人道服務,希望閣下會抽空細閱。若想查詢捐款事宜,或有其他問題和提議,歡迎電郵至secretarygeneral@redcross.org.hk 或致電 2802 0016 與我們聯絡。

順祝 身體健康!生活愉快! 蘇婉嫻 香港紅十字會秘書長 蘇婉嫻 謹啟 2018年10月
立即捐款 下載捐款表格